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黄毛耳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黄毛耳草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 中药名称黄毛耳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HEDYOTIDIS CHRYSOTRICHAE

  • 别 名山蜈蚣、对叶寸节草、过路蜈蚣

  •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 茜草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干燥全草。(《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金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干燥全草。(《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金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干燥全草。(《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全草。(《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夏秋季采收,晒干。(《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茎细而稍扭曲,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被黄色或灰白色短柔毛,有时节上生不定根,基部稍木化。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多反卷,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2.5cm,宽0.5-1.5cm,全缘,上面绿褐色,被疏毛或无毛,下面黄绿色,被黄色短柔毛;托叶短,合生,先端具长突尖。花小,1-3朵生于叶腋,几无梗;萼檐和和花冠均4裂;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与花冠裂片同数互生;子房下位。蒴果球形,被疏毛,直径约2mm,具数条纵棱,不开裂。气微,味微苦。(《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本品全草缠绕成团,全体被金黄色长柔毛,灰绿色或灰棕色。茎节上生根,茎纤细,有分枝。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2.5cm,宽6-12mm,顶端尖,基部稍圆与托叶相连,叶柄短。花腋生,蒴果圆球形,直径约2mm,被疏毛,成熟时不开裂。气微,味淡。(《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叶、花、果混合。全体均被金黄色毛。茎纤细,直径1-2mm,表面绿色或绿褐色,具棱角,节上有残留须状根;易折断,断面有的中空。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短尖或楔尖,全缘;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黄绿色,两面均具黄色柔毛。花序腋生,花梗细柱形,密被长柔毛。蒴果扁球形,膜质,直径约2mm。气微,味微苦。(《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全体被黄色或灰白色柔毛。茎细,稍扭曲,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明显纵沟纹;节上有残留须根;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叶片多向外卷曲,完整者展后呈卵开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2.2cm,宽5-13mm,全缘,上面绿褐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被黄色柔毛,托叶短,合生;叶柄短。蒴果球形,被疏毛,直径约2cm。气微,味苦。以身干、色黄绿、带叶者为佳。(《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辛、苦,平。(《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甘、微苦,平。归肝、胆、膀胱、大肠经。(《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微苦,平。(《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苦,凉。(《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清热利湿,活血舒筋,消肿解毒。(《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清热除湿,解毒消肿,活血舒筋。(《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用于暑热泄泻,湿热黄疸,急性肾炎,白带。(《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用于阳黄,痢疾,急性肾炎,中暑,咽喉肿痛,中耳炎,尿道炎,血崩,便血,无名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用于湿热黄疸,水肿,乳糜尿,痢疾,腹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腺炎。(《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带状疱疹,肾炎水肿,乳糜尿,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血崩,白带,外伤出血。(《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15-30g。(《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内服:15-30g,水煎或捣烂绞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50-160g;外用适量。(《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置干燥处。(《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置通风干燥处。(《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中华本草》)

药材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无气孔,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被非腺毛,多为单细胞,顶端尖,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气孔众多,平轴式,非腺毛细胞1-7个,于叶脉及叶缘处较多,有的中部弯曲成钩状,长74-382-544μm。叶肉组织可见众多草酸钙针晶束及簇晶,针晶束长74-270μm,簇晶直径约11μm,棱角锐尖。(《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中药配伍

1.治湿热黄疸:鲜黄毛耳草30-6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小儿急性肾炎:鲜黄毛耳草30g,10岁以上60g。水煎,加红糖,分3次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乳糜尿:鲜黄毛耳草30g,金樱根18g,灯心草、贯众各15g。加水3碗,煎成1碗。分2次服。如尿中有圆柱样物,加星宿菜全草21g,牡荆子15g;妇女患者加地菍根30g;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30g。忌食姜、葱、蒜等。(江西《草药手册》)
4.治痈疖,乳腺炎:黄毛耳草、蒲公英各30g,野菊花15g。水煎当茶饮,药渣捣烂敷患处。(《安徽中草药》)
5.治带状疱疹:鲜黄毛耳草适量,捣烂绞汁,调雄黄抹患处。(《福建药物志》)
6.治小儿高热昏睡:黄毛耳草10g,艾叶3g,钩藤6g,山楂10g,蜂窝3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中药炮制

取原药,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略润,切段,干燥。(《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版第一册》)
除去杂质,晒干。(《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筛去灰屑。(《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行气散瘀,清热解毒,凉血,固齿明目。民间用于小便不止,小儿高烧昏睡,跌打损伤,红崩白带,牙齿痛,缠腰丹,蛇咬,枪弹伤,狂犬伤。”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尿,平肝。治暑热泻痢,小儿急性肾炎,湿热黄疸。”

原标题:黄毛耳草
词条标签:金毛耳草黄毛耳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