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文化事迹:《植物名实图考》

明清之后,中国本土的植物学逐渐开始向科学研究的方向发展,这一重要阶段开始的标志便是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的出现。这一时期植物学逐步走向独立,不再是本草学的附属。《植物名实图考》不再受“本草”的局限,在谈及植物的用途时,不再只关心药用和食用,还论及其它方面,着重于植物的形态、生态习性、产地及繁殖方式的描述。该书同时记载了那些尚未发现其功用的植物,使其成为具有近代植物学意义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植物学的内容,由此奠定了它在中国植物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收载的植物数量超过了历代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近1300种,而该书收载植物的数目为1700多种。它涉及面广,有胡麻、稻、粱、黍、大豆、稷等粮食作物;白蒿、地黄、何首乌、柴胡、紫参等药用植物;樟、柏、桦木、白杨等用材植物;橙、柑、梅、柿、椰子、无花果等果树等。从生态角度看,这些植物有陆生、隰生、水生、石生等。从空间分布来看,书中植物共涉及19个省,尤其集中于对云南、贵州、江西、湖南、山西等省植物的采集,书中收录云南植物约370余种,江西植物约400种,湖南植物280种。吴其濬曾担任中国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云南贵州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云贵总督,更是收获颇丰。总体上看,这些植物大多数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这一地区正是历代本草学家采访所不及之地,尤其是云南等边远地区的植物资源首次得以记载。《植物名实图考》描述了大量以前未知名的植物。马铃薯从国外传入中国后,被许多地方大力推广,但名称不一,在山西被称为“山药蛋”,《植物名实图考》最早把“山药蛋”之名载入,说它能“疗饥救荒”“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根实如番薯”。再如书中的新增植物稻搓菜,吴其濬认为它生于稻田,与稻子并存,因此被称作稻搓菜。并记述“稻搓菜生于稻之腐余,其性当与谷精草比,吾乡人喜食之”。


吴其濬在撰著《植物名实图考》时,特别注重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常亲自栽培、品尝植物原株。该书以绘图精细而数量众多享有盛誉,植物绘图在图考中所占的地位可以从《植物名实图考》书名本身感知。在《植物名实图考》书中,植物绘图多达1700余幅,超过了以往任何本草书的植物绘图。绘图质量也更精确,其中部分图片把该植物的根、茎、叶、花整株描绘,更准确地揭示了植物形态。此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附图较多,有1100多幅,但所绘之图粗糙,与实物有很大差距。且李时珍仅到过北京、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而吴其濬则足履大江南北,两人的见闻是无法相比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很多图在绘制时植物仍保持新鲜状态,更能反映该植物的特征,这一点也大大超出了前代植物绘图的水平。吴其濬在鬼臼条中记载:“此草生深山中,北人见者甚少…余于途中,适遇山民担以人市,花叶高大,遂极图之。”《植物名实图考》所绘植物,线条流畅,图形清晰精确,刊印之后很快成为代替以往本草著作图谱的通行本。清人张绍棠在翻印《本草纲目》时,直接用吴其濬的绘图替换掉了李时珍所绘的图。植物学家甚至可以直接依据《植物名实图考》上的图谱确定植物的科和种。


对于混杂的植物名称,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植物名实图考》都做了很多的考订工作。古代文献资料是吴其濬研究的基础,凡书籍中已有记述的品种,吴其濬都注明了文献的来源。但他却不人云亦云,进而以实物观察为依据,与文字记载相互印证。有些问题经过实地访问、观察,辅以文献记载加以研究,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吴其濬决不主观推测,轻下结论。正因为如此《植物名实图考》中出现了一物数图未加以注释,或只有图却无名甚至无文的情况。可以说《植物名实图考》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有所推进。


吴其濬虽然注重实践和观察,但他从来都不忽略前人己有的研究成果。他生活的时代,仍是清代乾嘉汉学的兴盛时期,学者们在学术上更加精密、严肃和踏实。时代无疑对吴其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者治学时对前人成果给予了充分尊重,对前人成果的吸收几乎到了涸泽而渔的地步。对前人的见解除了于“长编”中一一列述以外,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每有引用,即一一著明,而不掠人之美。《植物名实图考》引用了有关植物的文献800多种。他继承前代,凡前代本草诸书己记载者,均注出见于何书及其品第。且吴其濬曾两度入值南书房,见到了更多珍贵的文献,对其著述也大有裨益。吴其濬治学严谨,在转引文献时,忠实于古文献原文,全部照录,注明出处,不割裂原书文义。一些果树、用材植物和花卉的专谱,如《打枣谱》、《桐谱》、《蚕书》、《茶经》、《菊谱》、《芍药谱》、《牡丹谱》等,均被《植物名实图考》著录或节录。书中辑录了中国各地包括国外引进的果树就达60多种,保存的植物学文献,数量超过历代任何一种本草著作。《植物名实图考》以古代文献为基础,却并非泥古不化。作者注意对文献的考订、辨伪,不轻信盲从,改变了明代以来一直笼罩整个学术界不加分析批判、因袭传抄的风气。吴其濬非常尊重李时珍,但并不总是以《本草纲目》所载为准,他纠正了李时珍对冬葵的论断:“(冬葵)为百菜之王,志书亦多载之,李时珍谓今人不复食,殊误。以一人所未食而曰今人皆不食,抑何果于自信耶?”又如古代称的麻,为五谷之一,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指大麻。但宋应星却认为“诗书五谷之麻,或其种已灭,或即菽粟之中别种,而渐讹其名号,皆未可知也。……火麻压油无多,皮为疏恶布,其值几何?”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吴其濬批评他的错误,指出他的观点是“执今人之所嗜,以订古人之所食”。

从医经历

吴其濬出生在一个明清兴盛之至的世家,进入清代,自吴其濬祖父起吴家上下四世一共考取进士十人,其中吴其濬还是有清一代河南省唯一的状元。其祖父吴延瑞是乾隆三十一年的二甲十四名进士(1766年),官至广东按察使,著有《清芬书屋文稿》;其伯父吴湳,乾隆四十六年进士(1781年),官至解州直隶州知州,有《卧云山房文稿》传世;其父吴烜,清乾隆五十二年进士(1787年),官至兵部吏部左右侍郎、礼部右侍郎,著有《中州文献考》、《读史笔记》等;其长兄吴其彦是嘉庆四年的二甲六十三名进士(1799年),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藤花书屋遗稿》等。另有堂兄吴其浚、堂弟吴其泰,子侄吴元炳、吴烈为进士。

吴其濬五岁时,母亲许氏(翰林院庶吉士许家齐之女)便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十岁拜伯父为师,就读于固始临淮书院。吴其濬好学不倦,群书博综,无所不窥,而且他生性好强,遇上不懂的问题总要究根问底。十二岁时,吴其濬又随母亲到北京,先是攻读于清芬书屋,后又考入国子监,学业大进。


清嘉庆十五年中举人(1810年)。初以举人捐官为内阁中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殿试一甲一名,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两年后他受命主持广东乡试(正考官),时值其兄吴其彦为顺天府学政,兄弟二人同为学官,一时传为学界佳话。


道光元年任实录纂修(1821年),当年(吴其濬34岁),父病逝;道光三年,伯父病逝(1823年);五年,母病逝(1825年),吴其濬守孝居乡八年。其间,他选择固始城东史河湾地十多亩,辟建植物园,取名“东墅”。“植桃八百,种柳三千”,“编槿为篱,种菜数亩,”“经营三四年,绿鬖髿,覆半墅”。“东墅”是吴其濬研究植物的场地,门前对联书写:荒地十亩亦种奇花亦种菜,茅屋数间半藏农具半藏书。一年山洪暴发,东墅被淹,他带粮,溯史河而上,进入大别山腹地考察水患原因,并写出《治淮上游论》,颇有建树。

道光九年,吴其濬守孝期满回京,初任教习庶吉士,充日讲起居注官(1829年)。十一年,在南书房当值(1831年),后历官湖北学政、太子洗马、鸿胪寺卿、通政司副使,越级提拔为内阁学士。道光二十年奉令到湖北按察(1840年),查实湖广总督周天爵任人不当,逼死人命,其子违例用人等事,诏令周天爵革职流放伊犁,其巡抚以下分别受降职处分,吴其浚代湖广总督,后实授湖南巡抚。两年后,剿灭崇阳钟人杰起义,被记功优叙。次年调浙江(1843年),未行,值武冈(今湖南武冈县)小股农民起义,剿灭后,调云南巡抚代云贵总督。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调福建巡抚,改山西巡抚,兼管盐政。任内裁减公费,改革盐政,捕捉鸦片贩子,时论称其"清勤"。次年因病致仕(1846年,“乞病归”固始),回家后即去世,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农历)奉上谕曰“山西巡抚吴其濬由翰林院入直南书房,存跻卿贰,外擢巡抚,学优守洁,办事认真,兹闻溘逝,殊深轸惜,著封赏,加封太子太保衔,照巡抚例赐恤,寻赐祭葬。”


朝廷因吴其濬在山西巡抚任内改革盐法,克己奉公,特别加恩其子孙以表彰他的廉洁清正。为此,其子吴元禧、吴崇恩、吴荣禧当即分别实授主簿、知县、通判官职。其子吴承恩、吴洪恩,其孙吴樽让皆赐举人出身。吴其濬为官清勤廉正,泽被五子一孙,成为当时盛事佳话,其家族也达兴旺极点。


吴其濬不同于清代一般官吏,他对植物学与矿产学有深厚的造诣,著有《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篇》、《滇南矿厂图略》和《滇行纪程集》等书。这些书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在植物学上所取得的成就甚至大于他作为一名清代封疆大吏的历史影响,清道光二十八年该书木刻本出版(1848年),该书的问世把我国传统植物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对世界植物学界产生深刻影响。19世纪70—80年代,流传到法国、日本等地,至今仍是植物学和中医学的重要著作。

著书论作

著有《植物名实图考》38卷。计引植物1714种,不仅是记述植物药品的巨著,对现代采集药物和植物分类的鉴定工作亦大有帮助。其科学价值,一是纠正了一些本草学家的错误;二是附图特别精确;三是很多植物后来中名定名以其为依据。还编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录植物838种)、《云南矿产工器图略》、《滇南矿厂舆程图》、《滇行纪程集》、《军政辑要录》、《奏议存汇》、《治淮上游论》、《念余阁诗钞》及《弹谱》等。


他留心观察各地植物,依据耳闻目见并辑录古籍中的有关记载,积30年之功,著成《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两书。前者开中国现代植物志之先河,在中国植物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研究植物,强调“目验”,反对“耳食”。例如,他在山西任职时,就注意到《山西通志》上所谓山西不产党参的说法与实际不符。他发现山西不仅野外盛产党参,而且还有人工栽培。他指出党参“蔓生,叶不对,节大如手指,野生者根有白汁,秋开花如沙参,花色青白,土人种之为利”。他还派人到深山掘得党参的幼苗,进行人工栽培和观察,发现“亦易繁衍,细察其状,颇似初生苜蓿,而气味则近黄耆”。他将历代古籍中有关植物的种种记载和论述汇编为《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收载植物838种。这不仅为自己进一步研究各种植物,撰写《植物名实图考》准备了必要的史料,而且也为后人查阅中国植物文献史料,提供了方便。


《植物名实图考》全书38卷,记载植物1714种,比《本草纲目》所载植物增加了500多种(见李时珍);它所收录的植物遍及中国19个省。其所记植物地域范围之广和种类之多,都远远超过历代本草。吴其濬参考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植物分类方法,但又作了很大改进。《植物名实图考》分植物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类,比之前人更为简洁、合理。在每一类下,记述若干种植物,包括名称、形态、颜色、性味、产地及用途等,力求与实际情况一致。他通过亲身调查和对古籍的考证,纠正了前人文献中许多名不符实的错误记载。《植物名实图考》中,每一种植物的描述都配有根据实物绘成的植物图。有些图精确程度可资鉴定科和目,有的甚至可到种。《植物名实图考》不同于历代的本草书,它开始摆脱了单纯实用性而向着植物学著作过渡,很接近现代的植物志,为后人进一步研究中国植物,提供了宝贵资料。现代许多植物学家,还常借助它来确定某些植物的中文名称和了解其用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推崇,并被广为引用。

最新图片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