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异名】
赤豆(《日华子本草》),红豆(《本草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猪肝赤(《本经逢原》),X饭豆(《中华饮食养生全书》)
【基原】
为豆科豆属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主产于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等地。
【性状】
赤小豆种子呈长圆形而稍扁;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稍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中间凹陷成纵沟,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嚼之有豆腥味。
赤豆呈矩圆形,两端圆钝或平截,表面暗红棕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采收加工或制法】
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并打下种子,去杂质,晒干。选材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性味】味甘、辛、酸,性平,无毒。
1.《名医别录》:“味甘、酸,平、温,无毒。”
2.《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味甘、咸,平、冷,无毒。”
3.《食性本草》:“微寒。”
4.《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阴中之阳。无毒。”
5.《本草纲目》:“甘、酸,平,无毒。”
6.《要药分剂》:“味辛,性平,无毒。禀秋燥之气以生。阴中之阳也。”
《中药大辞典》:“甘、酸,微寒。”
【归经】入心、脾、小肠经。
1.《本草新编》:“人脾经。”
2.《要药分剂》:“入心经,兼入小肠经。”3.《本草撮要》:“入手少阴、太阳经。”
【功用】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消痈排脓。适宜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淋病,黄疸,风湿热痹,痢疾,癣疹,肿毒疮疡等病症者食用。
1.《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神农本草经集注》:“主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猝澼,下胀满。”
3.《食性本草》:“缩气行风,抽肌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4.《证类本草》:“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疝,下胀满。”
5.《饮膳正要》:“主下水,排脓血,去热肿,止泻痢,通小便,解小麦毒。”
6.《本草易读》:“散血消肿,排脓清热,止渴解酒,通乳下胎。利小便而消水肿,治脚气而疗泻痢。敷
一切疮痈,涂诸般热毒。
7.《本草新编》:“下水,治黄烂疮,解酒醉,燥湿,浸手足肿大,疗脚气入脐髙突。”
8.《得配本草》:“行水散血,消肿排脓。通乳汁,下胞衣。”
9.《随息居饮食谱》:“补心脾,行水消肿,化毒排脓。”
【服食方法】
可煮熟捣烂做馅、煮粥、炒食,或与其他谷类食材混合食用。
1.《本草纲目》:“可煮可炒,可作粥、饭、馄饨馅并良也。”
2.《食物本草》:“可同米粉作粽、蒸糕,及圆子、馄饨馅,并良也。”
【服食宜忌】
瘦人、素体阴血亏虚及小便清长者慎食;久食令人黑瘦结燥;不宜与羊肉、羊肝同食;被蛇咬伤者2~3个月内忌食。
1.《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不可久服,令人枯燥。”
2.《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3.《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食疗方】
1.治产后心闷单行生赤小豆散:赤小豆上一味,捣筛为散,以东流水服方寸匕,不瘥,须臾更服,即愈。(《千金翼方》)
2.治瘟疫不相传染用赤小豆,以新布盛,入井中浸三日,举家各服二十一粒。(《种杏仙方》)
3.治舌衄舌上出血如有孔,水研绞汁服。(《本草易读》)
4.阿胶赤小豆汤治难产累日,气力乏尽,不得生,此是宿有病者,宜此方。阿胶二两,赤小豆二升。上以水九升,煮豆令熟。去滓,内胶令烊。每服五合。不觉,更服。不过三服即出。(《医灯续焰》)
5.利小便消水肿脚气.辟邪疠赤豆淘净,同陈仓米对配煮粥,空腹食。(《寿世青编》)
6.治天行痘疮,预服此,疏解热毒.纵出亦少用绿豆、赤小豆各一升,甘草节二两,以水八升,煮极熟,任意食豆饮汁,七日乃止。一方:加黄豆、白豆,名五豆饮(豆须大)。(《经验良方全集》)
【储藏】宜放干燥容器内保存,防潮防蛀。
【食论】
传统上,赤小豆一般作为药用,如《本草纲目》曰:“此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但因赤小豆产量较少,故今人多以赤豆(即今人所称饭豆)代之,因此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赤小豆多为药食两用的赤豆。赤豆中含有较多的皂角甙、膳食纤维、叶酸等,因此心脏病、肾病水肿、便秘、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肿瘤、结石及妇女产后缺乳者较宜食用。赤豆食性与羊肉相反,因此不宜同食;与羊肝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