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榛子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6/1/15
导读:为样木科榛属植物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的种仁。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以及安徽、湖北等省地有分布。


【异名】

榛《诗经》,莘、奥栗《宝庆本草折衷》,槌子《本草求原》,鸡心栗《医林纂要》,茅栗《寿世传真》,山反栗《中国树木分类学》,榛柴棵子、平榛《东北药用植物》。

【基原】

为样木科榛属植物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的种仁。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以及安徽、湖北等省地有分布。

【性状】

果单生或簇生;果苞针形,具细条棱,外面密生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几全缘;果序梗长约1.5cm,密生短柔毛。坚果近球形,长约1.2cm,密被细绒毛,先端密被粗毛。多生长于山地阴坡灌木丛处。

《本草纲目》:“其实作苞,三五相粘,一苞一实。实如栎实,下壮上锐,生青熟褐色,其壳厚而尖,其仁白而圆,大如杏仁,亦有皮尖。”

《医林纂要》:“大者似栗而壳薄,小者形如鸡心。”

【采收加工或制法】

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去除总苞和果壳等杂质,晾干。选材以果体较大、饱满而完整、身干、色泽光亮者为佳。

《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秋取实。”

【性味】味甘,性平。

《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

《医心方·食治篇》:“味甘,小涩,冷。无毒。”

《医林纂要》:“甘,咸,平。”

【归经】入肺、脾、胃、肝经。

《宁夏中药志》(第二版):“归脾、胃、肝经。”

【功用】

益气开胃,止咳明目。适宜于病后虚弱,食欲不振,心气不足,脾虚泄泻,目视不明,咳嗽,虫积等人食用。

《日华子本草》:“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

《开宝本草》:“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

《医心方,食治篇》:“崔禹锡云:食之明目,去三虫。”

《医林纂要》:“补心散血。”

《安徽中药志》:“健脾,止咳。”

《长白山植物药志》:“益气,开胃,明目。”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用于食欲不振,视物昏花。”

【服食方法】

可生食、煲汤、炒食、蒸食、煮粥、制作糕点、榨油等。

《医心方·食治篇》:“蒸干啖之,益人气。”

《随息居饮食谱》:“可磨点成腐,与杏仁腐皆为素馔所珍。”

【服食宜忌】

脂肪肝患者、胆功能不良者、易泄泻者慎食。

【食疗方】

1.治胃口痛石燕米醋炙酥五分,榛子烧焦五钱,枯末三钱,三味共研细末,热酒冲服。服后用棉被盖,令出汗为妙,药到口即止痛,一服立除。(《验方新编》)

2.治脾虚泄泻榛子仁炒焦黄,研细末,每服1匙,空腹,红枣汤调下,一日2次。(《内蒙古食疗药》)

3.治病后虚弱、食欲不振榛子仁30g,枸杞12g,大枣8枚,党参12g,补骨脂60g,煎汤服。(《中国食疗本草》)

4.治目糊昏花榛子仁、枸杞各30g,水煎代茶。(《干鲜果品》)

5.治营养不良性水肿榛子赤豆汤:榛子仁60g,赤小豆30g,加水适量,同煮成汤,待温服食,每天早、晚各1次。(《家常食物功能手册》)

6.治脾虚泄泻榛子粳米粥:榛子仁适量,粳米50g,红砂糖适量。将榛子水浸去皮,水磨成汁,再和粳米煮成粥,食用时调入红砂糖。(《家常食物功能手册》)

【储藏】

本品易发油,不宜久存。可用保鲜袋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暂存,防霉防蛀。

《饮食须知》:“以灯心(指灯芯草)剪碎,和入罐内,放干燥处,不油。”

《本草从新》:“久留最易油坏。”

【食论】

榛子味道香美,如有诗赞曰:“味胜番石榴,香逾月桂花。”其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磷、钙、铁等元素,营养价值相当于牛肉的9倍,被誉为“坚果之王”。据《黄花镇记》记载,礼鼠常摘榛实贮存,作过冬之粮;古代军队也常以榛子作为行军干粮,可谓其具有充饥开胃健行之功的具体验证。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榛子
上一篇:山核桃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