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蛏子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2/22
导读:缢蛏贝壳长方形,背腹缘近于平行。前后端圆。双壳对称,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方,壳表生长纹明显,壳面被黄褐色外皮,部分受摩擦脱落而成白色。


《食疗本草》

【异名】

蛏肠、蛏田(《本草纲目》),竹蛏《随息居饮食谱》,青子、大軽、土蛏(《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基原】为竹蛏科缢蛏属动物缢蛏的肉。

【性状】

缢蛏贝壳长方形,背腹缘近于平行。前后端圆。双壳对称,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方,壳表生长纹明显,壳面被黄褐色外皮,部分受摩擦脱落而成白色。壳内面白色。外壳中央稍靠前方有一条自壳顶至腹缘微凹的斜沟,似缢痕。足部发达,两侧扁,呈斧状,尖端平,形成一椭圆形的跖面。

《食疗本草》:“生海泥中,长二三寸,大如指,两头开。”

《本草纲目》:“蛏乃海中小蚌也。其形长短大小不一,其类甚多。”

《医林纂要》:“海蚌之狭而长者,大如指,肉分两歧如箝,色赤。闽有竹蛏,壳形如小竹管,味尤鲜美。”

【采收加工或制法】

全年采捕。捕得后,去壳,取肉,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甘、咸,性寒。

《食疗本草》:“味甘,温,无毒。又云,蛏寒。”

《宝庆本草折衷》:“味甘,寒,无毒。”

《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本草从新》:“甘,咸,寒。”

《医林纂要》:“甘,咸,寒。生食大寒,干食稍平。”

《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性寒,味甘、咸。”

【归经】入心、肝、肾经。

《本草求真》:“专入肾,兼入肝。”

《中药大辞典》:“归心、肝、肾经。”

【功用】

清热滋阴,除烦。适宜于烦热口渴,咽喉肿痛,盗汗,产后虚损者食用。

《食疗本草》:“补虚,主冷利。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主胸中邪热、烦闷气,止渴。”

《本经逢原》:“妇人产后虚热宜之。”

《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煮食之去胸中邪热烦闷。治妇人产后虚热。”

《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食,补心滋阴。”

《随息居饮食谱》:“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解丹石毒。”

【服食方法】

将蛏子洗净后,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腹中的泥沙吐净后即可烹饪,可蒸、煮、炒、爆、煨汤等,还可加工成蛏干、罐头,熬成蛏油调味。

《本经逢原》:“其肉可为淡干。肠鼻糟之以充海错。”

《随息居饮食谱》:“可鲜可腊。”

【服食宜忌】不宜生食。

1.《食疗本草》:“须在饭食后食之佳。天行病后不可食。”

2.《医林纂要》:“生食,令人泻。”

3.《本草求真》:“唯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

4.《随息居饮食谱》:“时病忌之。”

【食疗方】

1.病后体虚。蛏干30g,白糖10g,开水炖,常服。(《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2.治中暑、阿米巴痢疾蛏和刺瓜煮食。(《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3.治产后虚弱、乳汁不足。蛏肉250g,黄酒蒸,煮汤服。(《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4.治肝硬化,食欲不振蛏干250g,炖熟,分三餐佐饭,常服。(《海味营养与药味指南》)

5.治盗汗,蛏干30g,大米60g。加开水炖服。(《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6.治腓肠肌痉挛蛏干30g,加红酒适量炖服。(《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储藏】蛏不宜保存,建议现买现食。

【食论】

蛏富含蛋白质、脂肪、糖分、无机盐及大量钙,有滋补之效,用蛏煮万年青、菜干等,常用于治疗放疗、化疗后的口干烦热。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蛏子
上一篇:蚶子下一篇:河蚌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