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竹茹(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 (Munro)Keng var. pubescens (P. F. Li) Keng f.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var. henonis (Mitford) Stapf ex 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于。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 中药名称竹茹

  • 中药学名(拉丁名)BAMBUSAE CAULIS IN TAENIAS

  • 别 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

  • 所属功效类 化痰止咳平喘药

  • 禾本科

  • 分布区域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 (Munro)Keng var. pubescens (P. F. Li) Keng f.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var. henonis (Mitford) Stapf ex 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入药部位

茎木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于。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5-10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2.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芩、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方》)
3.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隙》竹皮大丸)
4.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麦门冬五合,甘草一两,小麦五合,生姜三两,大枣十四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千金方》淡竹茹汤)
5.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穰)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温胆汤)
6.治伤暑烦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锉),乌梅两枚(椎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圣济总录》竹茹汤)
7.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竹二青三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8.治小儿痫: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子母秘录》)
9.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栝楼根二两,淡竹茹半升。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作二、三服。(《类证活人书》青竹茹汤)
10.治齿龈间血出不止: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千金方》)
11.治黄泡热疮:真麻油二两,青木香二两,青竹茹一小闭,杏仁二十粒(去皮、尖)。上药入麻油内,慢火煎令杏仁黄色,去渣,入松脂(研)半两,熬成膏,每用少许擦疮上。(《济生方》竹茹膏)

中药炮制

竹茹: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姜竹茹: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通则0213)炒至黄色。(《中国药典2015》)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竹茹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蓖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抑酶作用:竹茹提取物还有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作用。(《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别录》: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2.《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3.《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
4.《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5.《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癎,妇人胎动。
6.《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尿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癎,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7.《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
8.《本草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瘀血,消痈痿肿毒。
9.《本草经疏》:《经》曰,诸呕吐酸水,皆属于热。阳明有热,则为呕啘;温气寒热,亦邪客阳明所致。竹茹,甘寒解阳明之热,则邪气退而呕啘止矣。甘寒又能凉血清热,故主吐血崩中及女劳复也。
10.《药品化义》: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治胃热噎膈,胃虚干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
11.《本经逢原》:竹茹专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咳逆唾血,产后虚烦,无不宜之。《金匮》治产后虚烦呕逆,有竹皮大丸。《千金》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有甘竹茹汤;产后虚烦头痛,短气,闷乱不解,有淡竹茹汤。内虚用甘以安中,闷乱用淡以清胃,各有至理存焉。其性虽寒而滑能利窍,可无郁遏客邪之虑。

原标题:竹茹
词条标签:青竿竹竹茹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