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豆蔻(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打碎。白豆蔻主产于泰国,我国海南、云南有产。爪哇白豆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我国海南、云南有产。

  • 中药名称豆蔻

  • 中药学名(拉丁名)AMOMI FRUCTUS ROTUNDUS

  • 别 名白豆蔻、壳蔻、白蔻

  • 所属功效类化湿药

  • 姜科

  • 分布区域白豆蔻主产于泰国,我国海南、云南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白豆蔻主产于泰国,我国海南、云南有产。爪哇白豆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我国海南、云南有产。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打碎。(《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3-6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阴虚血燥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灰棕色至棕色。种皮表皮细胞淡黄色,表面观呈长条形,常与下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下皮细胞含棕色或红棕色物。色素层细胞多皱缩,内含深红棕色物。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绿色油滴。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红棕色或深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胞腔内含硅质块;断面观为1列栅状细胞。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有的含细小草酸钙方晶。(《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⑤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1959)
⑥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⑦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中国药典2015》)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白豆蔻,主积冷气及伤冷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又主消谷;温能通行,故主下气。东垣用以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散滞之功也。
2.《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待诸药煎好,乘沸点服尤妙。
3.《玉楸药解》:白豆蔻,清降肺胃,最驱膈上郁浊,极疗恶心呕哕.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古方谓其大热,甚不然也。
4.《医林纂要》:白豆蔻,辛热,温养命火,达中州而上浮膻中,泻肺散寒润澡。燥,清冷也。……辛润能泻清燥之邪,故主治寒疟,破滞解酒,止吐逆,和膻中,兼能温脾胃,化食,去冷积。
5.《本草求真》:白豆蔻,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而使寒湿膨胀、虚疟、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目眦红筋等症悉除,不似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他部则止兼而及之也。
6.《本草求原》:按白豆蔻能和寒热之气,故升阳剂中,降收剂中,与寒热互用之剂,皆可用之。佐入血药又能通润二肠,使气行血自润,不论血寒血热,俱可于寒热方中少佐之,以行其升降。故海藏谓其理脾胃元气,补肺气,收脱气。

原标题:豆蔻
词条标签:爪哇白豆蔻豆蔻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