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楤木(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五加科植物楤木的干 燥茎皮。生于山地,溪边疏林下,林缘或灌木丛中, 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至南岭山地的各省区。 【识别要点】:树皮疏生粗壮直刺,小枝有黄棕色绒 毛。叶2〜3回羽状复叶,小叶5〜11枚,叶柄粗壮。 圆锥花序密生短柔毛,花白色,芳香。球果黑色。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利水和中,活血解毒。用 于风湿痹痛,腰腿酸痛,肾虚水肿,消渴,胃脘痛, 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疟疾,漆疮,附 骨疽,痈肿。

  • 中药名称楤木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ET CORTEX ARALIAE CHINENSIS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 五加科

  • 分布区域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黄毛楤木Aralia chinensis L.的根或根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皮

采收加工

9~10月挖根或剥取根皮,除去泥沙,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根呈圆柱形,弯曲,粗细长短不一;表面淡棕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外皮向外翘起,并有横向棱状、一字状或点状皮孔,有的具支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稍呈纤维性,皮部较薄,暗棕黄色,木部淡黄色或类白色,具细密放射状纹理;老根木部中央空洞状,有的呈朽木状。根皮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片状,长短不一,厚1~3m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棕色,粗糙,栓皮呈鳞片状,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褐色。内表皮呈淡黄色至深褐色,偶可见黄褐色油脂状物。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整齐,黄褐色。气微香,味微苦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肝、胃、肾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散结。(《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腰腿酸痛,淋浊,水肿,鼓胀,黄疸,带下,痢疾,胃脘痛,跌打损伤,瘀血经闭,血崩,牙疳,阴疽,瘰疬,痔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楤木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