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檫木(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檫树为樟科植物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的根或茎、叶。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净泥沙,切段,晒干。秋季,采集茎、叶,切段,晒干。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

植物名檫木

拼音ChaMu

学名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

别名檫树、南树、山檫、青檫、桐梓树、梨火哄、梓木、黄楸树、刷木、花楸树、鹅脚板、半风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毛茛目

樟科

亚科樟亚科

樟族

亚族樟亚族

檫木属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达2.5米;树皮幼时黄绿色,平滑,老时变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顶芽大,椭圆形,长达1.3厘米,直径0.9厘米,芽鳞近圆形,外面密被黄色绢毛。枝条粗壮,近圆柱形,多少具梭角,无毛,初时带红色,干后变黑色。叶互生,聚集于枝顶,卵形或倒卵形,长9-18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2-3浅裂,裂片先端略钝,坚纸质,上面绿色,晦暗或略光亮,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或下面尤其是沿脉网疏被短硬毛,羽状脉或离基三出脉,中脉、侧脉及支脉两面稍明显,最下方一对侧脉对生,十分发达,向叶缘一方生出多数支脉,支脉向叶缘弧状网结;叶柄纤细,长(1)2-7厘米,鲜时常带红色,腹平背凸,无毛或略被短硬毛。花序顶生,先叶开放,长4-5厘米,多花,具梗,梗长不及1厘米,与序轴密被棕褐色柔毛,基部承有迟落互生的总苞片;苞片线形至丝状,长1-8毫米,位于花序最下部者最长。花黄色,长约4毫米,雌雄异株;花梗纤细,长4.5-6毫米,密被棕褐色柔毛。雄花:花被筒极短,花被裂片6,披针形,近相等,长约3.5毫米,先端稍钝,外面疏被柔毛,内面近于无毛;能育雄蕊9,成三轮排列,近相等,长约3毫米,花丝扁平,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短柄的腺体,花药均为卵圆状长圆形,4室,上方2室较小,药室均内向,退化雄蕊3,长1.5毫米,三角状钻形,具柄;退化雌蕊明显。雌花:退化雄蕊12,排成四轮,体态上类似雄花的能育雄蕊及退化雄蕊;子房卵珠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2毫米,等粗,柱头盘状。果近球形,直径达8毫米,成熟时蓝黑色而带有白蜡粉,着生于浅杯状的果托上,果梗长1.5-2厘米,上端渐增粗,无毛,与果托呈红色。花期3-4月,果期5-9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根和树皮入药,功能活血散瘀,祛风去湿,治扭挫伤和腰肌劳伤。(《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檫木
词条标签:檫木檫树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