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马鞭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湖北、江苏、广西、贵州;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云南等地亦产。

  • 中药名称马鞭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VERBENAE HERBA

  • 别 名马鞭、龙芽草、凤颈草

  •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 马鞭草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湖北、江苏、广西、贵州;安

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湖北、江苏、广西、贵州;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云南等地亦产。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6-8月花开放时采收,拣净杂质,洗净,润软切段,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气微,味苦。(《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苦,凉。归肝、脾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癥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5-10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绿褐色。茎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气孔。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23-58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花粉粒类圆形或类圆三角形,直径24-35μm,表面光滑,有3个萌发孔。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80%甲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鞭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顔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45g,羌活15g,青蒿30g。上药煎汤2小碗,每日2次分服,连服2-3d。咽痛加鲜桔梗15g。(《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肘后方》)
3.治臌胀,身干黑瘦,多渴烦闷:用马鞭草细锉,曝干,勿令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无时。(《卫生易简方》)
4.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癥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膏。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5.治疟:无问新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要方》)
6.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中药炮制

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中国药典2020》)

药理作用

1.抗炎止痛作用: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2.镇咳作用: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甙。
3.对子宫的作用: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入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2a则只有相加作用。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去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
4.其他作用: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中华本草》)

毒性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宝庆本草折衷》:“利小便不通。”
2.《别录》:“主下部䘌疮。”
3.《本草拾遗》:“主癥癖血癖,久疟,破血。”
4.《日华子》:“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5.《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6.《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7.《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治洗疳疮,又治生马疮用,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9.《药性论》:“主破腹中恶血皆下,杀虫良。”
10.《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原标题:马鞭草
词条标签:马鞭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