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牛蒡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2/24
导读:鼠粘草、恶实根《名医别录》,牛菜《本草衍义》,蒡蓊菜、便牵牛、蝙蝠剌、大力子、夜叉头《本草纲目》。


《名医别录》

【异名】

鼠粘草、恶实根《名医别录》,牛菜《本草衍义》,蒡蓊菜、便牵牛、蝙蝠剌、大力子、夜叉头《本草纲目》。

【基原】

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现多栽培。

【性状】

牛蒡为二年生草本。根肉质,直立而粗壮,圆柱形,外皮粗糙,呈黑褐色,肉为黄白色。植高1~2m。茎直立,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基叶丛生,茎叶互生,叶广卵形或心形。花冠呈管状,淡红色。多生于山野、田边、沟旁。

《救荒本草》:“根长尺余,粗如拇指,其色灰黪。”

【采收加工或制法】

秋季采挖根茎,去除杂质,洗净备用。

【性味】味苦,性寒。

《药性论》:“味甘,无毒。

《得配本草》:“甘,平。”

《医林纂要》:“苦,寒。”

【归经】入肺、肝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内蒙古食疗药》:“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

清热解毒,祛风止咳适宜于伤寒,中风,疟疾,

咳嗽,牙痛,癥瘕,消渴,食积,燥热心烦,风毒疮痈,四肢无力,甲状腺肿大者使用。

《名医别录》:“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

《新修本草》:“主牙齿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癥瘕,冷气。”

《药性论》:“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令人身轻。”

《食疗本草》:“皮毛间习习如虫行,煮根汁浴,夏浴慎风。切根如豆,拌面作饭食,消胀壅。”

《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本草易读》:“疗一切痈疽,恶疮、杖疮,金疮、反花,治诸般风疾,中风、劳风、热风。”

《医林纂要》:“可敷疮肿。”

【服食方法】

可凉拌、炸、蒸、炖、煮汤、炒食、做馅、熬粥,制作脯、酱、腌菜、饮料、茶、酒等。

《本草拾遗》:“蒸,曝干,不尔令人欲吐。”

《履巉岩本草》:“根作脯,食之良。”

《野菜博录》:“取根煮食。”

【服食宜忌】脾胃虚寒者慎食。

【食疗方】

1.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鉴》)

2.治热毒牙痛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下,重者不过三度瘥。(《本草纲目》引《太平圣惠方》)

3.治痰多,咽膈不利牛蒡根微炒,同入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本草衍义》)

4.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癥块,腹胁胀大欲死用牛蒡子根二斤,细锉,蒸三遍,用生绢袋盛,以酒二斗,浸五日,每于食前,暖一小盏服之。(《普济方集要》)

5.治中风牛蒡根、猪脂捣敷,又捣汁饮,可治中风。(《医林纂要》)

6.牛蒡粥牛蒡根洗净,去皮切丝;米洗净,水适量共煲粥,可加入盐、胡椒粉、香油。具有宣肺清热、利咽散结之功效。[张瑜.佳蔬良药话牛蒡.药膳食疗,2003,⑷:44.]

7.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瘿瘤)牛蒡根500g水煎,分3次服。或炼蜜为丸,丸重15g13次,每次1丸食用。[白满英.牛蒡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东方食疗与保健,2007,(10):8.]

【储藏】

将牛蒡根去尖,洗净,晾干,放入保鲜袋内并密封,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有条件者可选一地势较高、阴凉、干燥的地块,将牛蒡根埋入沙土中,并用塑料膜覆盖,保持一定湿度,可贮藏数月。

【食论】

牛蒡,原名恶实,为《别录》中品,原产我国,故我国人民食用牛蒡可谓由来已久,如南宋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有制作牛蒡脯的记载:“孟冬后,采根洗净,去皮煮,毋令失之过。捶扁压干,以盐、醫、茴、萝、姜、椒、熟油诸料研,悒一两宿,焙干。食之如肉脯之味。”其实,牛蒡一身皆是宝,不仅根可食用,茎叶亦可炒食或做汤;而其种子,即中药牛蒡子,又名大力子,具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的作用。牛蒡根不仅肉质细嫩香脆,且极富营养,据现代营养分析表明,牛蒡根富含蛋白质、菊糖、维生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尤其膳食纤维含量较多,可有效改善便秘状况,也是减肥良蔬之一。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牛蒡
上一篇:香椿下一篇:马兰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