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独龙族

简要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

民族医药

独龙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独龙族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目前仍然处于整体贫困状态,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严重滞后,独龙族大部分听不懂汉语,文盲率最高的达33.07%,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缺医少药现象突出,整体健康水平与外地差距比较大。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独龙族的发展,尽力调动社会资源扶持独龙族。学界也开展了多方面、多视角的研究,但独龙族的医药文化研究尚很欠缺。

一、独龙族的源流及生存现状

独龙族,自称“独龙”,他称有“俅帕”、“曲洛”、“俅人”等。1952年,根据民族意愿,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独龙族”;至2008年底,独龙族人口共有5600余人。主要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流域,是独龙江地区最早定居的民族。独龙江乡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与印度相近;县城到乡政府驻地孔当村的独龙江公路全长96.2千米,每年从12月至翌年的5月间,大雪封山长达近半年之久,封山期间交通隔断,行人断绝,除用卫星移动通讯与外界交流外,独龙江乡基本处于与世隔离的状态。

独龙江是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河流之一,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9.03%动植物物种保存完好,是动植物的基因宝库,独龙江流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

历史上,独龙族长期以来受外族土司、蓄奴主和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残酷掠夺,加之地处边远国界地区,交通极端不便,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社会发育层次较低。解放前,独龙族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和游牧业占很大的比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社会分工不明显,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处于生存没有保障、吃不饱、穿不暖、生病靠杀牲祭鬼的生活状态之中。直到解放后,独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才获得了新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帮助独龙族的进步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从国家、省到州、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独龙江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通了路、通了电、通了电话、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独龙族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历史发展滞后等原因,进人21世纪,独龙江乡仍是一个集“边境、民族、山区、贫困、落后”为一体的封闭、半封闭河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长期排在全国的末位,独龙族仍处于整体贫困状态,与内地发达地区乃至周边地区差距越拉越大。

二、独龙族医药文化的研究现状

独龙族虽是较少民族,但由于居住的特殊地理环境,为社会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后发现,学者对独龙族进行过相对系统研究的有:民族源流、社会形态、民族经济、原始宗教、婚姻家庭、丧葬研究、语言文字、民族文学、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等研究。单就独龙族医药文化研究的很少或没有。网络和数据库查新也证实了这一点,幻查新显示,关键词“独龙族医药文化”没有显示条目,关键词“独龙族医药”显示2条;超星知识库查新显示,关键词“独龙族医药文化”没有条目显示,“独龙族医药”找到相关的条目5条。可见,除了独龙族极少的医药经验的文献外,几乎没有医药文化的相关记载。

历史上的独龙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多为口传心授,再加之本民族生存环境与世隔绝,对外文化交流较少,客观上没有留下更多的可查文献。而在一些关于独龙族民族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著作中,对于医药文化只是一笔带过,没有专题论述。如夏光辅《独龙族、彝族等民族的医学遗产》(《研究集刊》1988年第1期)、《独龙族文化史》(杨炼)、《关于国内独龙族研究综述》(解鲁云)、《20世纪50年代以来独龙族调查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志英、闵红云)、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写的《独龙族文化大观》、《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独龙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査资料丛刊·独龙族社会历史调查》均没有独立章节阐述。可见,对独龙族医药文化的综合性研究尚处于空缺状态。即是说,目前对独龙族医药文化的相关文献甚少,对独龙族传统医疗经验、用药特色的调查及整理也还没有系统展开,更没有从民族文化的大视野深人研究。也由此,独龙族医药文化研究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的推进,许多原本传统的生存方式已经被外来因素所干扰,独龙族医药文化也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

三、研究独龙族医药文化的价值

怒江大峡谷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最富集的区域,独龙江则又是三江并流的中心区,身处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更加备受外界关注。究其原因,除了独龙江流域具有丰富的世界珍稀动植物资源外,最主要就是独龙族令人好奇而独具特色的文化。由于独龙族的直过特性,独龙族的认知思想、信仰、文学艺术、社会习俗、道德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都普遍带有原生态文化的特色。

独龙族文化保留的诸多原生态的文化特色是其民族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原生态不会固化而停滞不前。20世纪5080年代,独龙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程度大于其以往整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从1995年独龙江公路开工至1999年公路通车,到2009年11月云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独龙族人民脱贫”。独龙族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而近20年的发展变化程度更是天翻地覆。

2010年1月19日,“云南省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专题会”召开,云南省决定投资56000万多万元,力争3年后建成可全年通车的柏油路。随着柏油路的贯通,独龙族身处独龙江,每年封路封山多达半年之久的局面将彻底改变。可以预见,那时进人独龙江的外来人员将直线上升,独龙族与外界的联系增强,外来文化的进入、撞击、交融,传统文化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因此,对独龙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任务迫在眉睫,而对独龙族医药文化的抢救和研究尤其紧迫。对独龙族的传统医药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有以下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1、理论价值

(1)文化是民族的特征和符号,各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独龙族医药文化是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民族特性的真实反应。身处独龙江腹地的独龙族创造了自己的医药文化,为自身的健康和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必须正视和高度认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保护和发展独龙族民族文化,是对独龙族民族特性的维护和尊重。(3)独龙族的原生态文化及衍生的医药文化,为探索人类医学成长的源头、过程和规律以及深人认识独龙族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疾病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证据。(4)深入探寻并触及独龙族生存发展的智慧和能力,分析医药文化对独龙族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更加充分揭示独龙族的发展原貌,还原其真实。(5)积极推动独龙族的传统医药文化发展,提高独龙族的身体素质,为国家“富民兴边”战略实施和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2、应用价值

(1)以民风民俗为切人点,收集、整理、提炼、挖掘独龙族的传统民族医学文化,从而抢救、保护并传承优秀的民族医药文化,从而保护独龙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保护并优化民族民俗的特性,服务于独龙族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独龙族的文化资源优势是潜在的资本优势,要通过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独龙族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尽快脱贫致富。(4)开发独龙族医药资源,把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