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民间常用的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外治法。拔罐是借助热力或烧去罐中空气来造成耀内负压而吸附于皮肤以达到赶气、散血、消肿、赶风散寒的作用的疗法。


(一)罐的制备

1.竹罐

用直径为3~5cm的竹子,锯成8~10cm长的短筒,一端留竹节,削去外壳,刮光滑即成竹罐。


2.陶罐

陶罐由陶土烧制时成,罐口平滑(民间有用盛食盐陶罐等容器代之)。由于目前陶罐烧制较少,多采用玻璃罐代替,玻璃罐罐口平滑,并且可以透过管壁看到皮肤的瘀血程度,便于掌握。


(二)使用方法

1.水罐疗法

水罐疗法只用竹罐。将竹罐放入盛水的锅或瓦罐内煮沸几分钟后拿出,甩净水,速吸附于患者体表肌肉丰满的施治部位或穴位,用手将罐底部叩几下,以使吸紧不脱即可。

2.火罐疗法

火罐疗法用竹罐、陶罐或玻璃罐均可。用碎纸点燃后放入罐中燃烧几秒钟,待火熄之前速吸附在患处,为投火法;或用纸火在罐内壁烧2~3圈后迅速退出纸火,将罐罩在患处,为闪火法;或将烧酒少许滴入罐中点燃几秒钟,在未熄之前速附于患处,为滴酒法。治疗时间为几分钟至半小时。1次治疗可1罐,也可多罐,以病患部位大小而定。在拔罐前一般都在患处用瓦针或瓜子针(有条件的可用麝针)闪刺几下,便于吸出郁气、瘀血。拔罐没有固定部位,基本上是哪里痛拔哪里,每天或两天1次,可拔多次。


(三)适应证

多用于急性扭伤、瘀肿、颈肩痛、腰痛、骨节疼痛、寒咯,或闪寒湿而致的肚子痛、脑壳痛、毒蛇咬伤、奶痛等。


(四)注意事项

注意温度,不要烧烫伤患者的皮肤;取罐时用手指尖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自行脱掉。强行硬拉则会拉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问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需处理,仅敷以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或麝针刺破放出水液,用消毒纱布包敷,防止感染。

原文标题:拔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