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用铜钱、调匙、硬币、木梳背或饭碗边竹板等刮具,蘸上植物油或姜汁、酒、盐水、清水、反复刮动摩擦患者特定穴位或体表肌肤,以发散解表、舒筋活血调整肚肠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疗法。


(一)使用方法


患者以卧位为佳,充分显露施治部位后,洗净,用酒精或白酒擦拭刮处。医者右手持刮具,蘸上植物油或淸水,,在选定的部位从卜至下,或由内至外刮动,刮处皮肤出现红紫色条痕或斑块即止。刮痧顺序为头部、前颈部、后颈部、背部、胸部、腹部、腰部、四肢,根据病情选择刮治部位。若柔嫩处肌肤不便使用刮具或者无适当的刮具时,可采用提痧疗法,即医者用右手指蘸植物油或淸水,用食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所选刮治部位,将皮肤提挟起然后松开,提挟力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如此一起一落,反复进行,每部位6~8次,直到被提挟部位成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二)穴位(部位)选择


刮治部位多选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四肢。分述如下。


1.头部

两眉间(相当印堂穴),由上至下刮治或提挟;太阳穴(双侧)由外眼角向太阳穴轻刮或揉按。


2.颈部

沿喉结下至胸骨卜.端凹连线中点(承泉穴至天突穴连线中点),由上至下刮治或提挟,上述中点向左右各旁开3.5cm处,多取提挟法。


3.后颈部

颈后发际中点至颈后高骨(大椎穴处),由上至下刮治或提挟;上述中点向左右各旁开3.5厘米处,刮治或提挟;从后颈部发际两边向肩部刮至肩膀榫处。


4.背部

肩井穴(双侧〗由内向外刮治或提挟,颈后高骨(大椎穴)至尾骨,沿中线由上至下,分段或全部刮治;颈后高骨向左右旁开各4.5cm(相当陶道穴),每隔取点,由内卜.向外下刮治,每侧共取5占。


5.胸部

胸骨上凹(相当于天突穴)至胸骨尾(相当鸡尾穴),由上至下刮治,从璇玑起分别向左右隔3厘米取1点,每侧各取3点。


6.腹部

下脘、面门由上至下提挟,双侧天枢穴可由内至外提挟。


7.腰部

第2、3腰椎间〔相当命门穴),由上至下刮治。


8.四肢

承山(双下肢脚肚中点),由上至下刮治或提挟;总筋,即双下肢足跟,提挟。


(三)适应证


刮痧疗法适用于治疗中暑、伤风、伤寒发凉、发热、喉蛾等。


(四)注意事项


(1)手法轻重和刮痧次数多少及部位选择都要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而定。


(2)刮痧工具边缘一定要光滑,刮治时,一边刮一边蘸润滑油或清水,不能干刮。


(3)刮治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2~4条,每条长6~10cm。


(4)如刮3~5次即见皮肤青紫而不知痛者为本法适应证。如刮治10余次仍未见皮肤发红又连呼痛者,即非本法适应证,应终止此法治疗。


(5)刮治时不断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从而调节手法轻重及刮治次数,刮治时不能逆刮。


(6)刮治后,擦干油(水),抹卜.驱风油(风油精)穿好衣服,休息片刻,如发现胸中苦闷,心里发热感觉者,使病人仰卧,在其胸前两侧3~4胁间处各刮一道。


(7)施用本疗法的同时,亦可合并如针灸、药物等其他治疗。


附拍痧疗法


拍痧疗法用于夏天酷热暴晒所致的流鼻血、头昏痛或中暑、倒经等。方法是医者用凉水打湿手后,拍打患者的后颈窝、前额、足弯、倒拐子处,每处拍打数次,可当即止血。

原文标题:刮痧疗法